分布式光伏監控系統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系統概述:
Acrel-1000DP分布式光伏監控系統遵循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原則,滿足電力系統自動化總體規劃要求,且充分考慮光伏發電的因素,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用電進行集中監控、統一調度、統一運維,滿足用戶可靠、安全、節約、高效、有序用電的要求。對用戶提供運維服務,實現能源互聯,信息互通,打破信息孤島,提高電站的運行管理效率,提升生產運行管理水平,降低生產運行和設備維護成本。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太陽能作為一種清潔、可持續的能源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本項目通過在屋頂安裝光伏組件,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然后通過逆變器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最終將電能全部并入電網,構建了一個總容量為5.98WM的分布式光伏10kV并網系統,以實現太陽能的有效利用和并網發電。該項目采用全額上網的方式,分布式光伏發電具有環保、節能、可再生等優點,能夠有效地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還能夠為用戶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太陽能可利用量巨大,據估算一年內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能總量折合標準煤共約1.892*1013千億噸,是目前世界已探明主要能源的一萬倍。大力開發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將成為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分布式光伏發電特指采用光伏組件,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分布式發電系統。分布式光伏運行方式分為全額上網、自發自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三種運行方式,本項目采用全額上網的運行方式,此運行方式將所發電量全部用于上網。
分布式光伏監控系統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系統架構:
分布式光伏監控系統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系統功能:
1、綜合監測界面
展示光伏電站名稱、位置、逆變器數量等基本信息;
統計當前光伏電站日、月、年發電量;
按匯流數據分散分析每組光伏組件發電功率以及工作狀態。
2、電能質量監測界面
監測站內電能質量檢測儀所采集數據,如電壓有效值,偏差率,諧波畸變率,電流有效值,分相功率,總功率等;
通過柱狀圖展示電能質量檢測儀諧波和間諧波各頻譜;
通過曲線圖展示三相電流/電壓諧波數據、實時負荷曲線、有效值/波動/偏差/閃變等參數;
展示所選站點下全部電能質量檢測儀所有暫態事件。
3、分布式光伏組件監控界面
監測整個光伏陣列各個組件的電壓、電流、功率等電參量信息;
監測逆變器當前輸入功率、輸出功率、溫度及當前狀態等信息;
監測逆變器交直流側電參量信息。
4、逆變器曲線分析界面
(陽光電源,錦浪,固德威,華為)
展示逆變器交流側總有功功率曲線;
展示逆變器直流側電壓曲線;
展示當前光伏發電站所處環境溫度曲線;
綜合分析環境對光伏發電的影響。
5、光功率預測系統
根據《光伏電站設計技術規范》GB/T 50797-2012的相關要求,光伏發電站發電量預測應根據站址所在地的太陽能資源情況,并考慮光伏發電站系統設計、光伏方陣布置和環境條件等各種因素后計算確認。
目前,常用的光伏發電量計算軟件有PVsystem、RETScreen、PVSOL、Sunny Design、PVF-chart和Conergy等。
6、光功率預測系統
根據《光伏發電站接入電力系統的技術規定》GB/T 19964-2012的相關要求,裝機容量10MW及以上的光伏發電站應配置光伏發電功率預測系統,系統具有0h-72h短期光伏發電功率預測以及15min-4h超短期光伏發電功率預測功能。
光伏發電功率預測系統通過采集數值天氣預報數據、實時環境氣象數據、光伏電站實時輸出功率數據、光伏組件運行狀態等信息,可按照電網調度技術要求,實現標準格式的短期功率預測、超短期功率預測,以及光伏電站實時氣象數據、裝機容量、投運容量、最大出力等信息的上報。同時,光伏電站的功率預測與主站之間應具備定時自動和手動啟動傳輸功能。
7、光功率預測系統
GBT 40607-2021標準要求,光伏功率預測模型單次計算時間小于5分鐘。單個光伏電站短期預測誤差必須滿足電網要求,
即:月均方根預測誤差暫定小于20%,超短期預測第4小時預測值月均方根誤差暫定小于15%。光伏站發電時段(不含限電時段)短期預測月均方根誤差應小于0.2,月合格率應大于80%;超短期預測月均方根誤差應小于0.15,超短期合格率應大于85%。
目前我司預測系統短期預測合格率在90%以上;超短期預測合格率在92%以上;可達96%,符合電網要求。
8、AGC/AVC控制系統
據《光伏發電站接入電力系統的技術規定》GB/T 19964-2012的相關要求,光伏發電站應配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統,具備有功功率調節能力、參與電力系統調頻、調峰和備用的能力。光伏發電站應配置無功電壓控制系統,無功功率和電壓調節控制的對象包括逆變器無功功率、開關站無功補償裝置等,優先采用逆變器及無功補償裝置進行調節。
分布式光伏監控系統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系統設備選型: